“
RNA提取或反轉(zhuǎn)錄前去除gDNA
RNA作為實驗室常研究的樣本,其質(zhì)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實驗數(shù)據(jù)的質(zhì)量。一般在RNA提取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gDNA殘留,因此,在進行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下游應用(例如mRNA表達量分析,轉(zhuǎn)錄組分析等)之前,通常建議對RNA樣本進行DNase I處理,消化殘留的gDNA。消化gDNA步驟可以在RNA提取期間、RNA提取后或者RNA反轉(zhuǎn)錄之前進行。
圖2:基于DNase I的gDNA去除流程
“
體外轉(zhuǎn)錄去除模板DNA
體外轉(zhuǎn)錄(IVT)主要是以DNA為模板,在適當?shù)牡孜锖途彌_液的作用下,通過體外轉(zhuǎn)錄得到RNA。這一過程中,常用的RNA聚合酶包括T7,T3,SP6等,它們負責催化RNA的合成。然而,合成的RNA產(chǎn)品可能會含有DNA殘留,消除DNA殘留有利于下游實驗的開展。
特別是在mRNA疫苗的研發(fā)過程中,去除這些DNA殘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,它直接關系到后續(xù)純化過程的難易程度及最終產(chǎn)品的純度。為了高效地消除模板DNA,通常采用DNase I進行處理,以確保RNA樣品中不含有DNA殘留,這一步驟有助于提高實驗的整體準確性和效率。
“
rRNA去除:常應用于RNA建庫測序
操作步驟
1.提取Total RNA;
2.單鏈DNA探針和rRNA分子雜交結合(注:需要設計與合成rRNA 特異性單鏈 DNA 探針);
3.RNase H降解雜交的rRNA;
4.DNase I降解DNA 探針;
5.rRNA被成功去除,剩下非rRNA的RNA模板。
“
缺口平移法進行DNA標記
主要原理如下:
1.先用適宜濃度的DNase I在待標記的雙鏈DNA的每一條鏈上產(chǎn)生若干個單鏈缺口,缺口處形成3’羥基末端。
2.再用E.coli DNA Polymerase I的5’→3’外切酶活性從缺口處5’端切除一個核苷酸,同時E.coli DNA Polymerase I的5’→3’聚合酶活性將一個帶標記的核苷酸引入到缺口的3'端,以修補缺口,隨著缺口在DNA鏈上的移動,標記的核苷酸就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。
“
DNase I 足跡法分析實驗
實驗大致步驟如下:
1.將待檢雙鏈DNA分子進行單鏈末端標記。
2.將蛋白質(zhì)和DNA混合后,加入適量的DNase I進行酶切,形成不同長度的DNA片段。該過程需要控制酶的用量,最好保證相鄰的DNA片段只相差一個核苷酸,并列設置未加蛋白質(zhì)的對照。
3.從DNA上除去蛋白質(zhì),將變性的DNA用PAGE電泳分離,放射自顯影,與對照組相比后解讀出足跡部位的核苷酸序列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